达尔文像背后的故事

达尔文像背后的故事

学院最近推出了达尔文塑像微缩模型(俗称“达达”)的文创产品,引发了师生和校友的热烈讨论,那么,“达达”和达尔文塑像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图片摄于生物楼前,达尔文像背面与生科文创“达达”背面

 

达尔文像的前世

如今在生物楼前,我们只能看到达尔文像背后刻着“中大生物系七九级赠”几个字,旁边没有更多的介绍。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几位79级生物系校友进行线上访谈,尽管是远程交流,却仿佛听到了他们娓娓道来达尔文像背后的故事。

这一切源于中大79级生物系同学与广州美术学院(下称美院)82级雕塑系同学共同经历的一段感人往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大的毕业生多数选择种树作为母校的纪念,而79级生物系校友希望找一个更具纪念意义且持久可见的纪念形式,以表达对系里4年教育和关怀的感激,他们在读期间已经生出赠送雕塑的想法,但直到毕业前,在校友们共同努力和机缘巧合下,达尔文像的制作才得以实现。

1983年7月,正值毕业季,79级校友们的毕业论文已经完成,正处于毕业季的忙碌时期。这时,除了雕塑的制作外,校友们还有制作同学录、毕业小礼品等开支需求。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许多同学在校期间领取着不同等级的困难补助。雕塑的制作费用主要来自全体毕业生的集资。林向阳校友向我们解释道,“那时候不叫捐赠,而是大家集资,最低五块。” 当时饭菜票比较容易兑换成现金,但兑换意味着需要节食缩食。是什么力量驱动校友们甘愿节食缩食也要给母校留下纪念品呢?无疑是对母校的深厚感激!

最终,整个年级集资了几百元,虽然在当时不算小数目,但是对于制作一座雕塑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对于具体雕塑的构思也没有明显头绪,林向阳校友提到:“搞雕塑我们不是专业的,具体还是要听专家的”。这也体现了生科人对各领域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 79级吴忠业和叶卫农校友经78级中文系金朝红校友介绍,带着金师姐父亲的亲笔信,前往广州美院潘鹤教授家中拜访。潘鹤教授是我国著名雕塑家、书画家,他一贯倡导城市美化和创作更多纪念性雕塑。“在某一个傍晚,我和叶卫农同学两个初生牛犊一起来到广州美院潘鹤教授家中拜访”,吴忠业校友回忆道。可以想象,当时两名20岁出头的年轻人怀揣着为母校留点纪念品的初心,直接去到潘教授家里,其中经历了多少心理建设。潘教授在得知来意后,对他们的诉求表示热情支持,并建议选择一位生物巨匠作为雕塑主题。经过讨论,79级校友最终决定以达尔文为主题。

由于当时没有网络,校友们唯一能找到达尔文照片的途径就是图书馆。大家都积极搜索,最终在图书馆的藏书中选定了一幅照片作为参考蓝本。了解到校友们资金有限,潘教授提出由美院82级雕塑系的同学负责雕像的制作,这样可以免去设计费,并且如果材料费不足,他可以从教学经费里提供一些支持。

因此,美院82级雕塑系的李学迅先生成为项目的牵头人,而吴忠业和叶卫农校友成为了主要经办人,常常去美院观摩雕像创作过程和跟进进度。在达尔文像的具体制作过程中,潘教授给予了学生们大量专业指导。虽然很难估算出这尊雕像具体花费,但它展现了跨学科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建立了两所学校之间无价的友谊,弥足珍贵。

图为美院雕塑系82级同学制作后期涂抹白水泥,1984年美院段起来教授摄于海珠区昌岗路小山岗,从左到右:李学迅先生,包洛林先生,黄国强先生

 

1984年, 79级生物系校友已经离校,各自踏上新的人生旅程。此时,达尔文像终于完工。叶卫农校友提到“雕像的竖立主要是我和当时在校读硕士的林松、钟晓东等同学协助完成”。他进一步解释道:“雕像的基座及小花坛是不包在美院的工作里的,而是得到了中大母校领导支持,由基建科按美院要求提供材料完成的。可以说达尔文像是由生物系79级全体同学、美院潘教授及其学生、中大母校共同努力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达尔文像的落成最终没有举行仪式。校友们只是默默拍下了一张照片,作为同学录的封面。在生物楼前,母校出资制作的雕像基座是校友捐赠的达尔文像的“根基”,这一场景,恰恰展现了母校与校友之间互相支持,携手共进的深厚情谊。

图为生物系79级毕业生的同学录封面及致谢,由生物系79级校友提供

图为生物系79级毕业生的同学录序言,由生物系79级校友提供

 

达尔文广场

最近,达尔文广场在生物楼翻新后焕然一新,实际上,达尔文广场最初是由生科院校友在2001年出资捐建,建设工程包括花坛改造、绿化种植、地砖铺设、雕像前移等。这一年,广场的官方名称正式确定为“达尔文广场”。

图为生科院校友出资捐建的达尔文广场建成约两年时的样貌,由生物系79级校友提供

图为翻新后的达尔文广场,2024

图为达尔文广场上的纪念牌,2024

 

达尔文像的今生

时至今日,达尔文像陪伴了生物楼走过整整四十个春秋,成为代代生科人共同的记忆。79级校友亲切地称其为“老达”。林向阳校友感慨道“我们制作的毕业30周年纪念银币和毕业40周年纪念章都是‘老达’为主角,如今‘老达’更像是79级的一员”。

图为生物系79级毕业30周年纪念银币正反面,由林向阳校友提供

图为生物系79级毕业40周年纪念章,由林向阳校友提供

从40年前的“老达”到如今的“达达”,这段历程见证了生科院捐赠文化的深厚底蕴。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付出,持续发力,才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力量。这种力量汇聚起来,成了生科院奋发向上、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特别感谢:生物系79级吴忠业校友和林向阳校友接受访谈并反复校对文案,生物系79级白庆笙校友和叶卫农校友为访谈全面性及顺利进行提供了大力帮助与支持)

PS:最后附上生物系79级校友返校聚会时的珍贵照片,顺祝全体校友一切顺利!身体健康!有空常回家看看!

图为生物系79级校友于2001年返校时留影,由生物系79级校友提供

图为生物系79级校友于2009年返校时留影,由生物系79级校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