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
1.专业定位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来源于人类的生存实践,人类的科学实验,而又具有高度理论归纳、演释以及前瞻性的科学。无疑,生态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现代生态学既重视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的损耗日益加剧,而人类对良好环境质量渴望不断提高,因此,无论是针对国家生态安全,还是针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科学都将具有迫切的需求,并且也将具有更广阔、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五个融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具有良好科学素养、人文素质,以及敏锐生态科学思维。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科研机构或教育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够在农、林、牧、渔、环保、园林、医药和食品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态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够为国家或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经济提供咨询和决策意见。或继续深造,攻读生态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农学、林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成为能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实践应用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3.培养规格
生态学专业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理科大类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生态学野外及室内实验能力,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及国际视野。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较好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实践工作能力和实验能力,具有制定相关科研计划、实验设计的能力,组织和实施实验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和研读其它科技文献的能力。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生命科学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或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生物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从事与生态学有关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修业年限:4年。毕业总学时和总学分如下表所示:
课程类别 |
学分要求 |
所占比例 |
课程属性 |
|
公共必修课 (通识必修课) |
39 |
23.35% |
公必 |
|
公共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 |
8 |
4.79% |
公选 |
|
专业必修课 |
大类基础课 |
28 |
56.29% |
专必 |
专业基础课 |
30 |
|||
专业核心课 |
20 |
|||
专业实践课 |
16 |
|||
专业选修课 |
26 |
15.57% |
专选 |
|
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 |
167(50) |
|||
总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
3532+8周(1548+8周) |
对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要求:
(1)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统计学知识,备选高等数学、物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化学知识,备选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以及备选计算机应用、生命科学引论、自然科学史等通识教育课等课程。
(2)人文科学知识
较好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学基础知识,备选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通识教育任选课(人文及艺术欣赏类、法律与哲学类、经济管理类)等课程。
(3)专业知识
扎实的涵盖生态及进化在内的大生命科学领域及其交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系统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生态学野外及室内实验能力,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阅读、写作能力。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选修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主要依托课程有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统计学及其相应的高强度的实验课程。
(4)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状况,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选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较高的社会诚信度,为我国生态学事业努力工作,具有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备选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备选通识教育选修课、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课程。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生态学、生物科学的基本要求和行业竞争。备选思想政治类课程、法律与哲学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育、军训等课程。
(5)能力要求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较好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在各课程中贯穿学习方法教育。较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选修各类实验课程和创新能力培训项目。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各门课程中贯穿逻辑思维能力教育。
实践工作能力和实验能力,具有制定相关科研计划、实验设计的能力,组织和实施实验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和研读其它科技文献的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课程,如进入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暑期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备选大学英语、文献阅读、专业外语、教授讨论课等课程。良好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备选通识教育选修课(人文、写作)、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课程。
4.课程体系
主要依据生态学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师资力量和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课程设置围绕着目前生态学发展主流的两个主干方向如偏向宏观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偏向微观的进化生物学及其相关分支学科为主要授课内容,以使学生具备较为严谨的生态科学思维、科学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洞悉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同时对照2018年6月5日国务院学位办生态学科评定委员会提出的七个二级学科: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可持续生态学。结合我校生态学特色,做到二级学科全覆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有的理论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和实习课程作为支撑,同时强化实验的综合性及探索性。拓宽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和现代生态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专业基础课:针对生态学学科特点,专业基础课开设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课程和基础生态学及上述课程的实验课程。专业核心课依据国务院学位办生态学科评定委员会提出的七个二级学科,结合我校生态学的学科特色,开设9门课程,包括种群与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综合实验。做到二级学科全覆盖,同时突出本校特色,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修复与功能提升、生态资源利用与绿色发展等领域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学科体系。专业提升课的实践类课程包括生态学综合实习、科研训练以及毕业论文等。选修课共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生物多样性方向,包括古生物学、植物系统学、微生物生态学等;第二模块:应用生态学方向的污染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等;第三模块:生命科学素质培养模块,包括专业科技文献阅读和理解等;第四模块:生命起源与进化方向,包括进化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等;第五模块:跨专业选修模块的植物生理学等。对本科生开放3门本研贯通课程。
5. 教学条件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野外台站,夯实人才培养平台:生态学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中山大学黑石顶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澳门特别行政区生态保护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野外实习基地开展相关科研训练;通过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社区自然生态教育等实践活动,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通过生态与进化国际暑期学校以及短期的教学和学术讲座等国际化教学实践方式,实行国际化培养。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育人平台,提升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能力:有机整合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类非政府组织(NGO)的相关优势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平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育人平台,高等院校发展壮大生态保护人才的教育水平,并建立自然保护教育基地;政府部门通过育人平台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自然保护区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护水平;环境保护类NGO提供灵活的管理和运营机制,为学生进行生态类实践提供良好的场所。四者相辅相成,协同推动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学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教育部第三轮和第四轮两次学科评估中均并列第一名。